第三章:八九民運的失敗並非必然
原书及其作者 : 胡平 先生的《中國民運反思》, 中国民间档案馆 有提供 完整电子本的pdf , 独立中文笔会 上能找到每一章节的存档,直接谷歌搜索章节名一般就会跳出来。这本书对于整个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的梳理非常全面细致,反思也非常深入。 系列上一篇: 结局的判定 ----- 一、八九民運的失敗并非必然 二、關於陳一諮的「五因素論」 >p26 陳一諮認為:八九民運的成敗事實上有五個因素來決定的:一是群衆的不滿意程度;二是領導人的不滿意程度;三是反對派的組織化程度;四是控制大衆傳播媒介的程度;五是軍隊的掌握程度。而中國當時群衆的不滿意是希望改革,領導的不滿意是希望保守,形成尖銳衝突。以下幾個方面群衆這邊都沒有,全部是政府掌握。在這種情況下,最後的血腥鎮壓是不可避免的。 >p26-27 八九民運的目標正是建立反對派的組織和打破官方對大衆傳播媒介的壟斷。它們正是我們意欲取得的勝利成果,那又怎麽能反過來作為決定我們勝負的先決條件呢?…… 按照陳一諮的五因素論我們應當引出的結論是:我們必須使運動始終保持在一種有限戰爭的層次上方有獲勝的可能;如果我們有意無意地把這場運動弄成了總決戰的架勢,失敗即不可避免。 这一点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我觉得相当一部分非主流意见者倾向于认为共产党无限残暴、行事毫无道理。不能不说这有一定道理,但是平心而论,任何政权都需要存在于现实中,现实中的实体并不可能真正拥有无限的力量。现代国家无论如何都是复数的人组成的,人总有到某一些界限时不愿意执行命令的时候,即使这个界限可以通过操作环境来极大的提降,但它始终存在,而且越想使它偏离原本状态就越需要花费成本,而一个政体所能承担的消耗总不会是像数学符号一样干脆彻底的“无限”。现实中的政体也并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行事无逻辑,系统是由人组成的,人就像你我一样有自己的逻辑和利益,他的逻辑和利益可能不同于你的,但是就一口咬定对方毫无理性还是一种近乎于小孩子撒泼哭闹一样的认识。 一口认定外界的条件是无可逾越的,这是一种很简单的认知策略,不去想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东西,就不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困扰。但是同时,如果你因为这样的成本选择了拒绝理解现实,那就不要期待自己能够成为改变现实的一分子,也不要觉得现实对自己来说被视为不可逾越,就意味着它在别人的世界里也是不可改变的。 三、有限戰爭與全面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