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思维是建构一个社会的加速度
最近想明白了一回事,我在substack上一直挂着的个签,希望我的所知能为人所用,这没错,这一直是我上网冲浪的核心动力之一。但是我发现我在干的事并不止于此,不只是知识性的部分,我希望知识之上能传递思维,思维之上能传递让我籍以构建了思维的认知态度,最希望思维和态度一起能传递力量。
我琢磨这事有一阵子,结论是发现我和外界的很多细小不同步来自于,很多外界资源倾向于提供一份简明工具包,但我希望能得到一种教我怎么搭配使用工具的思维。看不到思维我就会下意识的去尝试解读文字背后的意图,反正就是不可能老老实实读死书。
回到主题,键政越深入,我终于搞明白了在政治领域里,我相对最没热情的就是主张某些理论。说我这人有点道德冷感其实是对的,我觉得只要大家都在文明的框架里,以良好的意愿为出发点,实现路径上有什么差别,你都很难让我感到对异己者有什么道德意义上的不满。但我会非常热衷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比方说你声称的目的和你所说的主张在逻辑上不自洽,那我可就来劲了。我对传递思维和态度的热情远高于对表达政治主张的热情。思维是指什么,比方说时刻警惕逻辑不自洽就算一种思维;再比如想到一个话题时怎么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板斧也是一种很经典的思维。
至于态度又是指什么,这个出于我最近想明白的另一回事,我感觉我输出思维时的气压很强,那我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来的?思考的结果是,大概来自于态度,是一些潜在的态度不断帮助我获得思维。态度是指,比方说遇到搞不明白的未知事物不要下意识拒止,比方说就事论事不要转为质疑动机,比方说能让思考走捷径的时候也不要躲懒,凡此种种。这三者帮助我获得了最多的知识也好,想法认识也好,思维也好。
最后一个分句,谈到力量。我觉得现代的趋势是,年轻人普遍能够越来越早的开始闪光,当他们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比上一辈人在同样年龄段时等而过之的时候,一些更依赖于时间沉淀的东西很难跟上。精神上的力量或者说担当就是其中一种。像是说面对挑战而保持体面,宽容并认识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做错事情愿意承担责任,该做的事情不逃避,发现问题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或者失误——这些都是很典型需要精神上有担当的情景。这种力量就和肌肉的力量一样,不锻炼就不会有,锻炼就意味着消耗大量心力然后很慢的等着它愈合,很少有外力能真的强制你锻炼。这个东西太看各人,本质上而言外界只能做到启发。很多时候,看到精神强健的人原来存在,新的境界变得可以想象,也就潜在的变得可以达到了。思维和习惯中能传递的力量要远多于纯知识中的,思维和一些知识性的认识会决定人往哪方向发展,但是精神的力量几乎永远决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同时,虽然已有的思维总会决定各人怎么吸收和选取环境中的养分,但是毕竟提供了材料就有了被吸收的可能。
用更切中时政的语言来解释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就是我觉得学会做一个有勇力的文明人比单纯的政治观念上“觉醒”更重要。政治观念,就是在时政语境上由一个人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而组成的一个大致或左或右的立场认同,我认为顶多是一个人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思维,就是一个人如何处理自己所吸收的信息的意义上而言,是一个人改变看法的速度;思维背后,对思考和交流所持的原则和态度是改变态度的加速度。 仅仅重视现成的政治观点的话,更容易形成的是一个有限定范围的同温层,但如果想要从头构建一个平行于当前官方文化的公民社会的话,这种东西更需要从一种立场中立的思考和交流方式中产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