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禍起中原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四版。
系列上一篇:前言
 
 
>p32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這裏紅旗舉得最高,「經驗」出得最多,飢餓也十分嚴重。河南的饑荒是從政治運動開始的。1957年7萬人被打成右派分子,佔全國右派分子總數55萬人的15%,也佔河南省幹部總數的15%。1958年又展開了揭批「潘楊王右傾反黨集團」運動。政治運動造成了恐懼和狂熱,造成了浮誇和殘忍,也造成了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悲劇,其中,「信陽事件」最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信陽事件
1. 政治高壓下的胡言亂語
>p33 在中國這樣的政治體制下,上行下效,上面有什麽政治鬥爭,下面也會搞同樣的政治鬥爭,而且越到下面鬥爭越擴大、越殘酷。河南省在揭批「潘、楊、王」之後,接着是反右傾運動。
- 官本位,官大一级压死人。
>p34這三顆「大衛星」都是信陽地區放出來的,是反右傾鬥爭的「碩果」。在高壓的政治氣氛中,誰要對高產提出懷疑,就給誰戴上「給大好形勢抹黑」、「懷疑派」等政治帽子,誰要說高產典型是假的就要挨批鬥。
- 1959年有口号,“大旱大丰收”。
2. 根據胡言亂語確定徵購指標
- 粮食产量走低,征购走高,不仅不赈灾还要开展“反瞒产私分”和“大炼钢铁”的运动,加剧灾情。
3. 血腥的反瞞產私分運動
>p36 徵購指標太高,徵購工作就很困難。農民交不起糧,政府反而認爲是生產隊隱瞞了糧食產量,私分了糧食。爲了完成徵購任務,就在農村以開展「兩條道路鬥爭」的方式反瞞產私分。用政治壓力、精神折磨和殘酷的暴力,搜刮農民留下的口糧和種籽。
- 只唯上、罔顾事实,又要只凭主观无视规律、计划一切。
>p37 在這場運動中,誰要是說沒有糧食就要被扣上「否定三面紅旗」、「否定大豐收」、「右傾」等政治帽子,並進行批判鬥爭。還把食堂缺糧停伙説成是群衆威脅幹部,把群衆遺棄子女、餓死路旁説成是「向黨進攻」。
- “客观”如何,“事实”如何,以上级的主观想法为准;需要一个粮食入库的“高潮”,并不研究如何实际上促进事物发展,而是强行“组织”一个。
P42 官員是上級任命的,上級滿意,官運就亨通,上級不滿意,就會丟失前程。所以,迎合上級,不顧老百姓死活,也就是必然的了。爲了討好上級,就逼下級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一級逼一級,逼到下面就不擇手段了。打人,就是最常見的手段。
- 干部队伍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认知模式非黑即白。
4. 恐怖的飢餓和死亡
- 停伙断粮,吃代食品,没有哭声也没有力气处理尸体,仅存的粗糙法制又反过来伤害在灾年犯了罪的灾民。
- 死亡人数中男多女少,壮年劳力多,社员多干部少,“五类分子”又比群众多。
- 干部多吃多占,粮库里也有粮食,群众就守在边上饿死,还要承受各种大操大办的劳力消耗。
5. 成千上萬的人被活活打死
- 不思制止,打人者在那个年代被视为忠诚勇敢,不打人的人就成为其他人打人的目标。
6. 各級黨委都極力掩蓋死亡真相
- 中央以强硬语气发文要求“制止盲流”,各级地方封锁信件,极力阻碍、收押逃荒社员,任何试图透露真相者也被残酷打击。
7. 死人事件暴露后還極力捂蓋子
>p61 1960年7月的地委擴大會議(即鷄公山會議)是捂蓋子會議。
- 饥饿不断恶化导致冒死反映问题的意见越来越无法压制,中央下来的调查人员据实报告了问题,才让盖子捂不住了。
- 由于毛泽东认定“三面红旗”出的成绩多于问题,揭批问题全不彻底,许多主要官员极力缩小数字、美化性质,把错误归到各人和各别的问题上,又要做出一副已经严肃处理问题的态度,只能找替罪羊来杀。由谁顶罪实际上由权斗决定,越是为民众着想过的官员在这方面就越脆弱。
- 没有现代化的政治体制,掌握了“客观”、“数字”、“斗争”这样的现代修辞,就只是放大体制的破坏力。
8. 中央對信陽事件的調查和對策
- 在毛泽东掌握的中央层级继续重复着上级认定问题只是少数、责任推给下级的过程,报到负责实务的周恩来手里才通过以上压下开始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旧通过错位和粗暴的方法。
- 反复认定所谓坏分子、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想敌,掩盖问题、转移矛盾,下层又不得不顺从上意相互迫害。
9. 基層幹部承擔了餓死人的責任
- 基层干部被(别地抽调来的领导层)夺权、集训,无论原来唯上是从还是脚踏实际的干部,失势被斗的情形大同小异。
- 用发动群众运动的方式和阶级斗争的错误认知来处理问题,迅速导致打击面过宽,二次伤害两面不是人的基层干部,政治斗争毫无底线可言。
- 政体和中央政策导致的错误,一旦形式捂不住了就又冠冕堂皇的把问题推给执行者,中央迅速吃掉所有道德制高点。
二、「潘、楊、王」事件
1. 潘、楊、王對一些問題的不同看法
- 从实地经验出发的意见得不到正视,只有讨好上级主观想法的官员才能得势,而上级的想法又全不以实情为念。
2. 潘復生在八大二次會議上被免職
3. 「潘、楊、王」的「八大罪狀」
- 罗织罪名、上纲上线、人格攻击,权力斗争野蛮而无底线,对失势同侪的打击也像运动一样好大喜功、唯上、唯主观是论。
4. 聲勢浩大的揭批運動
- 揭批运动严重扩大,政治批判竭尽诋毁之能事。批判任务也是层层下压、层层扩大,不容置疑。很多被裹挟的农民实际上连「潘、杨、王」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
- 扩大和鼓励扩大的结果就是政治斗争的风气一起,各地竞相揪斗株连“小潘復生”等花样罪名,并且摧残手段日益严酷。
>p85 大規模的政治鬥爭封住了人們的嘴,為説假話掃清了障礙。誰要對高產衛星、人民公社、大辦鋼鐵等提出懷疑,設就是給「大好形勢抹黑」,就會成爲「懷疑派」。「懷疑派」是和「潘、楊、王」「站在一條戰線上的人」,就會成爲辯論對象。而當時的所謂「辯論」,就是不讓不同意見的人説話。
三、河南省成了「大躍進」的旗幟
>p85-86 自1957年河南揪出了7萬名右派分子后,知識界已經噤若寒蟬。1958年又揪出「潘楊王反黨集團」,在黨内和幹部中形成了政治高壓氣氛,更沒有人敢講真話了。…… 打倒了潘復生,吳芝圃就成了河南的第一把手。他是反右有功而升官的,上台以後繼續反右。
1. 水利建設不講科學,勞民傷財
>p86 平心而論,在毛澤東主政的時候,中國的水利事業還是有成績的,有的水利工程在鄧小平時代還在受惠。但是,當時把事情做過了頭,讓老百姓做出了難以承受的犧牲。在搞水利工程時,不講科學,只顧蠻幹,對持不同意見的人加以迫害,使得不少水利工程實際成了大禍害。
- 全凭主观意愿下高指标,大量投入浪费人力物力,上报成绩严重浮夸,然后在实地留下烂尾和灾祸。
>p88 在水利工地上的農民,從事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頭兩個月還能吃飽飯,到1958年10月以後,以及1959年和1960年,基本上餓著肚子從事繁重勞動。水利工地上的幹部作風極為惡劣,對農民任意打駡和摧殘,在水利工地上餓死、打死無數。
2. 大放「衛星」,農民遭殃
>p92 説假話受到鼓勵,説真話受到打擊,浮誇就成為風氣。而浮誇一旦成為風氣,就會產生互動效應,那些本來不説假話的人也會發表助長假話的言論,從而使浮誇風越演越烈。
3. 「大躍進」花樣翻新
>p94 大辦水利、大辦養豬場、大辦工業、大辦共產主義新村…,這些「大辦」的資金和材料都是靠「一平二調三撥款」得到的,即靠無償剝奪農民得到的。…… 而這些「大辦」都是搞大兵團作戰,「白天一片紅(旗),晚上一片燈」,瞎指揮,强迫命令,稍有不聽話的就綑、綁、吊、打,受摧殘的人不計其數。
- 劳民力,误农时。试图一举摧毁一切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单位,而用行政强制手段吞噬一切,一切供给自上而来,一切资源都由官僚体系垄断。
- 不允许不同意见出现,因而也就彻底瘫痪了社会的自我纠错能力。
P95河南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刮起了一場强勁的「共產風」。省委的報告卻自豪地介紹,一些公社已經「宣佈了一切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上交利潤、生產開支、社員消費均由國家統一確定」。
- 生产资料集中,名义上归集体所有,实际上归于干部控制,大幅方便干部多吃多占;剥夺农民自主经营生活和遇灾自救的能力,方便干部控制和压迫社员;什么都要以大为美,但管理水平又跟不上,工程最终默默烂尾。
四、至少餓死三百萬
>p100-101 大饑荒對人口的影響分兩個部分,一是非正常死亡人口,二是因飢餓使出生率下降,少出生人口。…… 計算結果如下:非正常死亡人口,1958-1960年分別為10.17萬、17.31萬和141.8萬,合計169.28萬。1958-1961年少出生人口分別為7.63萬、32.99萬、101.54萬和93.62萬,合計235.78萬。由於數據是官方的,這個死亡數字顯然比實際要少。
- 高级干部从轻发落,基层干部承担后果,责任推给莫须有的阶级敌人。
 
 
参考资料
- 河南省地图院(2022年)。《标准地图-天地图·河南》。天地图·河南。https://henan.tianditu.gov.cn/standardMap
- 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四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