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嶺南風雲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七版

  • 注意一下,因为我借到第七版的实体书了,从这篇笔记往后的页码请以第七版为准。原来的第四版共568页,第七版共629页,以备存念。

系列上一篇:江苏

 -----

 

>p400 位於中國南部的廣東省是魚米之鄉,瀕臨港澳,經濟發達。這麽富饒的省份也沒有倖免大躍進以後的災難。餓死的人雖然沒有四川、安徽、河南那樣多。但還是給歷史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一、廣東創造了反瞞產私分的經驗

  • 为了迎合上级喜好而虚报高产,高征购和放开肚皮大量浪费无以为继之后,上级的想法却不受事实影响,于是就用传统的阶级斗争思路发明了“反瞒产私分”的新一波运动,通过上级的主观坚持意愿和政治压力强迫推行。

  • 这样的“经验”在当年的环境下是必然出现的,体制没有自省和进步的意识,一遇问题就倾向于用政治控制和政治斗争的方法来加以解决;权力完全自上而来,没有监督制衡可言,那么上有所好下必甚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万般皆下品,只有权力高;在这一思路上加以延申,一旦上级的想法认知出现了错误,甚至是对政斗和群众运动产生迷恋,没有什么改错机制是足够强力的,出现错误的成本必由下级承担,但上级如果一错再错下级必无力纠错,社会不公不义是长线上的必然。没有异议的社会,完全纯洁完全受控的乌托邦社会,是脆弱不堪毫无抗风险能力的。而无底线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控制必将使这一切形成恶性循环,这套统治逻辑只保证最高一人统治者的尊荣,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地位,所以集权体制控制一切、净化一切的倾向正常情况是只能恶化不能刹车的,一切的社会规则都不能限制权力。一旦有谁想要自省、想要进步,体制必先将他吞噬,因为集权体制把社会扭曲的太重,社会的改善进步出现在哪里,就把哪里的既得利益者反噬。

  • 在政治斗争中,斗争没有底线和规则远比政斗本身更为可怕。中国这样的集权体制下,如果不能存在一套政治位阶以外的保障体系(就是说公民居民的命和官僚的命共享一个现代文明的底线,比如不株连和不出人命,国民的政治不服从不应该累及三代,官僚的政斗失败也不该祸及九族,更不应该因为政治原因就承担无限风险,官僚和民众在这种底线上必须平等),就是在促使所有人都为了权力摒弃人性,越是遇到社会风险就越要加强旧有路径,直到灾难摧毁一切。

>p400 研究中國大饑荒的學者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歷史文獻:1959年2月22日,毛澤東對廣東省委書記趙紫陽的報告作的長篇批示。趙紫陽的報告是反映廣東省雷南縣反瞞產私分的經驗。毛澤東批示中認為「瞞產私分糧食一事,情況嚴重,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毛澤東這個批示和廣東省雷南縣反瞞產私分的經驗傳遍全國。全國各地都搞起了反瞞產私分運動。

>p402-404 反瞞產所到之處,風雲變色。有些地方,基層幹部不報瞞產,就不准回家過年;有些地方,逐家逐戶搜查糧食,把農民往年的舊糧,也作為瞞產沒收;有些地方,連農民家一罐半罐黃豆、花生、芝麻、菜種也搜刮一空。…… 4月20日,省民政廳一份報告指出,全省水腫病人,已從上旬的43,181人,激增到127,821人,增加兩倍。這是駭人聽聞的數字。…… 另外還有子宮下垂、閉經、乾瘦病等,成了比傷風感冒流行得還快的病症。陽山縣的非正常死亡比例,佔總人口的4.02%。高要縣有的生產大隊的死亡率高達13%。

  • 历史上可见的集权体制,治理能力都是极其差劲的,要办什么事,一定会往最糟的方向发展。公民没有政治权利,在不受制约的权力面前束手无策。

  • 但是从这里的描述来看,广东的情况还是远没有一些更忠顺的内地省份那么严重。大饥荒里形形色色的一系列例证应该早就证明了,人最好的保障首先是自己对自己的保障,只要政权不肆意扰乱民生,缚民手脚,民众有无限的动机和办法促成自己的生活改善。而如果政权是人治、专制,以至于暴,那么越是顺从,就只会越给自己平添灾难。

>p404-405 陶鑄不是撞到南墻不回頭的人。1953年3—4月間,省委召開了專門會議。根據各地彙報和掌握的材料,終於得出結論:1958年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原來報告的那樣多。省委分析說,一是頭腦發熱,報產報高了。根據報產而制定的徵購糧食的計劃不符合實際。因此,徵了過頭糧。其次,農民集中到食堂吃飯,浪費了不少口糧。第三,提倡一日三餐乾飯,敞開肚皮吃飽,造成了大量浪費。省委給中央寫了報告,提出向農民讓步,停止反瞞產。

>p405 但是,道歉不能補償農民遭受的苦難。大躍進和反瞞產私分給廣東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餓死人以後只追究農村基層幹部的責任,並沒有改變造成飢餓的政策和制度,所以,飢餓還在發展。

  • 反瞒产私分的始作俑者的赵紫阳,后来去了哪做了什么,也不必说。中共的集权体制里即使有一时一地的清官仁政,也不能改变这个体制是或有意或无意与所有普通国民对立的基调。

 二、羅定事件

  • 反瞒产和反右倾结合,不虚报产量就是右倾,假话哄得上级满意,躲了干部一时的祸,接着就是大吃大喝大浪费和大炼钢铁。

  • 大量的人命就像粪土一样的死去,出了问题开始捂盖子,死人的统计数字还要靠上级分配指定,敢说实情就要被上级打压。

>p410 羅定是蔡廷鍇的家鄉,蔡廷鍇的親屬中也有餓死的。據當地傳説,是蔡廷鍇的親屬把真實情況告訴蔡廷鍇,蔡廷鍇再告訴周恩來,事情才得以揭露,問題才得到解決。但《蔡廷鍇》傳裏沒有記述這件事。其他地方沒有大人物在北京工作,或者即使有大人物在北京工作,而這些人物並不關心家鄉,蓋子就揭不開了。

三、高要鬧劇

>p410-411 高要縣可以説是廣東省的一個縮影,也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在三年大饑荒期間餓死了不少人。由於這個縣沒有通「天」的大人物,上面不知道這裏的情況,因而沒有成為「高要事件」。

  • 浮夸风起时虚报一波产量,反瞒产时(当地的运动变种叫“查‘黑仓’”)被迫接着虚报圆谎,但是人的肚子已经开始实实在在的撑不住了。最后责任推向基层(当地运动叫“抓’恶鬼‘”),上级工作组下来复核,又把大量背锅干部的处理撤销了,事情不了了之。

四、南雄之災

  • 干部任意打骂群众,私刑伺候,扣饭罚钱,越野蛮越受鼓励。干部能执行上命就受器重,农民的死活不在讨论范围内,于是迫害民众的现象自然就泛滥成灾。
  • 没有监督,对上负责的官员不仅要极力欺压民众,还要层层扣克民众的口粮以丰自己腰包,好吃好喝特殊生活。

五、宋慶齡老家的饑荒

  • 文昌县在海南岛,时属广东省下辖,主要受共产风所害。

>p421 在農村實行「五大集中」:村莊大集中,人口大集中,牲畜大集中,糧食大集中,生活大集中。這五大集中使農民住房被毀,樹木被砍,夫妻母子分開,家庭被拆散,損失巨大。

  • 共产平均、无偿抽调严重破坏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摧毁了农民自有的抗灾能力,再叠加大炼钢铁、大兴水利,和高指标下压的层层压力,结果不必再说。指挥权力高度集中在不事生产的领导手里,不许异议,生产活动自然遭难。
  • 六、江門市郊的哀嚎

>p422 嶺南真是化外天地,到1958年還有單幹農戶(即沒有加入集體經濟的農戶)。上述報告披露(《江门市郊区四级干部会议情况报告》),即使在嶺南,這些單幹農民也是很難生存的。

七、中山縣的「十多八少」

>p423 全縣出現了「十多、八少」:水腫病多,死人多,婦女閉經子宮下垂多,社員外逃多,爛寮多,農具損壞多,丟荒田多,崩牛鼻子多,死豬多,幹部强迫命令多。收入少,口糧少,分配少,休息少,結婚少,生孩子少,勞動力少,副食品少。

八、寶安無寳
九、順德不順

>p425 順德縣正常年景的人口死亡率為0.7%—0.8%,而1958年為1%,1959年為1.23%,1960年為1.77%。可見順德這個有名的富裕地區也有因飢餓而死的人。

十、來自合浦的報告
十一、逃港狂潮

>p426-428 沒有吃的就逃荒,這是農民很正常的選擇。廣東省比其他省比較開明的是,不把逃荒農民當作「盲流」加以懲罰,而是放手讓農民逃荒,還給逃荒者開具證明信。香港是逃荒者的首選地。…… 但是,廣東的領導人沒有想到,事態會發展到那麽嚴重的程度。從1962年4月下旬開始,各地的群衆紛紛向深圳涌去,衝過邊界,逃入香港。第一批逃過去的人,有一部分確實留下了。5月上旬,逃往香港的人,越來越多,突然之間,形成一股驚人的大潮。 

>p428 如果僅僅是廣東一處出現外逃狂潮,可能中央也會採取與廣東省委一樣的放任和鼓勵的態度。但就在此時,即1962年春夏,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和所屬塔城地區,6萬多中國邊民拖兒帶女,成群結隊,並携帶大量牲畜農具和車輛,逃往蘇聯。儘管南方外逃和大西北外逃原因不同,但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是相同的,國際輿論一時譁然。中央政府大為緊張,不得不扭轉廣東放縱外逃的作法。 

>p430 陶鑄認為這次事件是國民黨特務在造謠破壞。全省軍隊立即奉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6月12日,市委召開區委書記會議,部署打擊敵人破壞活動,穩定社會秩序的工作。6月14日,火車東站又聚集了近千名企圖外逃的群衆。
公安局采取了堅決的收容措施,這次逃港狂潮終於平息。但是,通過自由的香港媒體,已經傳播到全世界。 

 -----

原书信息: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七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随笔:博客开通有感

简记:人类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真的热爱自由,超过热爱面包?

Start with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