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糧倉裏的餓號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四版。
系列上一篇:安徽
 ----- 
>p306 從歷史資料看,大躍進年代的吉林省委領導人不走極端,不趕浪頭,在毛澤東面前有時還敢講一點真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號稱「中國的糧倉」的省份,也沒有逃脫飢餓的折磨。不過,與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的饑荒要輕得多。
一、沉重的徵購任務
>p306 吉林是產糧大省,徵購任務重。1957—1958糧食年度,由於糧食徵購任務偏重,1958年春天,全省一些地方就出現了糧食緊張的情況。在十幾個縣的部分地區,群衆叫喊缺糧,找鄉社幹部要糧請願。有的地方發生群衆搶購副食品,個別地區還發生了群衆搶糧分糧事件。
- 吉林省1958-1957年间,用检察院和公安系统处理案件的方法追缴粮食。 
- “分配产量”,也就是上级分配的产粮任务,连年涨幅夸张,实际产量跟不上,但吉林省的各级领导所作的比前几章慷农民之慨的干部好多了,对上敢讲困难。 
- 但是一边向上表明困难,一边还是得压迫农民抓紧征购,只不过浮夸冒进赶风头的倾向比前述的四川、河南,还是好多了。 
>p310 1961年以後,縣以下的幹部吸取了前兩年浮誇的教訓,上報產量一般都留有餘地,對徵購任務也討價還價,徵購任務不得不減少。由於有了自留地,集體分配的口糧不足,由自留地產的糧食補充。…… 所以,省裏雖然向上面叫苦,農民的生活還是比兩年前好。社員自留地產的糧食多了,這是擺脫饑荒的最為有效的辦法。
- 期间吉林政府也组织动员寻找代食品,但实际上这种事根本不需要政府动员。 
二、「五風」也渡山海關
>p312 共產風、浮誇風、瞎指揮風、强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也渡過了山海關,在東北大地肆虐。這「五風」本來是總路綫、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產物,哪裏有「三面紅旗」飄揚,哪裏就有「五風」肆虐。而「五風」之所以毫無阻攔,是政治運動的結果。
>p312 從這個名單上看,吉林省的批判對象層次比較低,最高的是地委級。而相當多的省裏,批判對象中有省級。這説明吉林省反右傾鬥爭不如有些省那樣激烈。
- 但就算在地领导人不头脑发热,也不能不跟着潮流走。五风肆虐和反右倾运动同时发生的,后续的动态基本都是吉林自己地方的会议批评制止五风和各种乱批乱斗,但是一旦赶上全国性加速,一切好转趋势又会被一个浪头打回来。 
- 五风造成很大破坏和基层干部欺压民众的种种,也不必说。政治运动过境,浮夸虚报和征购任务就更严重,农民的口粮被进一步剥夺。 
- 中国一直以来的集权体制,从来就不维护国民的利益,维护的只是唯一一个最高领导人的权力游戏。政治寡头从来通过传统的纲常礼教和现代的意识形态叙事塑造一个“唯权”、“唯上”的社会金字塔,向下层层剥夺政治权利和生存底线。集权腐蚀社会道德和底线,摧毁每个民族对明天饱暖的预期,压迫一切非政治的社会生活。没有政治权利的人无法在现代国家中自保,更不可能指望集权社会的统治者会恩赐权利、保证生活的稳定和付出的回报。在这样的社会中,朴素道德和意识形态化道德是不同的,在后者的意义上越是良顺,就越是要给自己招致灾难。 
三、守著糧庫餓死人
- 五风和粮食减产互为因果,再加上沉重的征购任务,本该是粮仓的吉林省份,也发生了饥荒。 
>p319-320 據官方公佈的人口統計資料計算,從1958年到1960年,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有12.78萬人,另有因營養不足少出生人口43.32萬人,詳見表5-2。與有些省份相比,吉林的饑荒顯然要輕得多。

>p320在大饑荒期間,吉林面臨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自由流動人口」。吉林是豐饒之地,自然是山東、河北等地「闖關東」人們的首選。大饑荒年代,「闖關東」的人會更多一些。…… 中共吉林省委11月13日批轉這個報告,要求嚴格控制、制止自由流動。並說:「當前我省正是嚴冬季節,對逃荒來的災民,需救助者,都要適當予以照顧,不能餓死凍死人,不要怕因為這樣做會招引來的人更多」。吉林省這個態度使不少流民免於凍餓而死。不過,據新華社吉林分社老記者回憶,當年還是有一些流民凍死在冰雪之中。他們的記憶是有據可查的。
四、吳德小心翼翼地「踩鋼絲」
>p321 面對1958年以來複雜的政治經濟情況,省委第一書記吳德及其同僚們小心翼翼地「踩鋼絲」: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時,盡可能不過份地傷及農民利益;在解決農村困難、保持管區的社會穩定時,千方百計地維護「三面紅旗」。
- 吉林省吴德的政治智慧在于,内里保持清醒认识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倾向,中共中央的方向转向纠偏时,跟着切实贯彻解决问题,但在表态说明上还是小心维护毛泽东的三面红旗。 
-----
原书信息: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四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