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粮食

 -----

>p966 在大饑荒發生期間,由於餓死人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政治問題,各級政府極力隱瞞和縮小人口死亡數字,沒有留下完整可靠的資料。再加上中國的人口統計數據比較混亂,很難用公佈的人口數據推算。所以,中外學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能是一種估計,而各種估計之間相差很大。

一、用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的結果

>p966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是公安部報送的,其根據是戶口登記。這是中央政府承認的官方數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雖然比實際死亡人數少得多,但指出的這幾年的人口變化的趨勢是可信的。從人口統計數據上看,說是三年大饑荒,實際上從1958年冬天就開始了。官方人口統計數據表明,1958年死亡率高於正常狀態,出生率低於正常狀態。到了1962年,除四川等個別省份以外,全國的死亡率已經恢復到正常狀態,由於饑荒以後的恢復性增長,出生率高於正常的狀態。所以,本書對全國數據的分析計算中,從1958年算起;個別省份的起止年份,視其情況而定。

 

 

  • 根据国统局官方数字,作者由不同算法得出的1958-1962年间人口损失(死亡人口加少出生人口)约在4770万-5333万之间。

二、用各省官方數據計算的結果

>p971 各省的數據來自《中國人口》這一套書。《中國人口》每省一分冊,包括香港和澳門,共32分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此書是由教育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的領導下,組成專門編輯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各省分冊由各省組織有關人員編寫。1986年以後陸續出版。各省的數據也是經各省官方審定的,非正常死亡數據也是縮小了的,但比國家官方數據接近實際一些。我從除了西藏、台灣的28本書中,將各省、市、自治區的總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數據抄錄如表23-2。

 

 

 

  • 各省数据汇总出的1958-1962年人口损失计算结果是5318万。

  • 这一节和上一节提到的官方瞒报死亡人口的原因,主要有:缩小政治影响;留着户口领供应粮;当年曾在大饥荒中担任职务的官员后续仍在高位,维护自己政治形象。

三、國外人口學家的研究結果

>p980 國外學者在研究這個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時,首先用人口學的方法,對《中國統計年鑒》上的人口數據進行修正。

  • 作者参考这三名学者所订数据,计算1958-1962人口损失的结果分别是6106.6万人,5549.3万人,6048.8万人。

四、中國學者的研究結果

  • 蔣正華的研究:由国家委任,结论是三年大饥荒期间非正常死亡人口1700万,被国内主流意见视为权威。作者对他的数据进行核算,相互之间存在不该有的差异,并且算法有很多未公开的“优化”。作者根据他给出的三组数据自行计算了包含少出生人口的1958-1961年损失数据,分别为5009.9万人,5205.5万人,4958.8万人。

  • 丁抒的研究:旅外学者,根据国统局公布的逐年人口数字,结论1958-1962年非正常死亡人数3500万人。

>p993 丁抒不相信國家統計局的總人口數據,因為統計局公佈的年底人口數和人口增長率互相矛盾。但他認為他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口增長率比較可信。他同意金輝的判斷:「統計人員出於職業的良知,有意保留了一組相對真實的歷史資料」,而人口增長率就是他們保留的真實數據。所以,丁抒以人口增長率為依據,推算出則非正常死亡為4,400萬。(丁抒:《人禍》附錄:「大躍進餓死了多少人?」)丁先生遠在國外,他採用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從他的敍述中,對中國人口統計數據的形成過程不甚了解,還相信甚麼「統計人員出於職業的良知,有意保留了一組相對真實的歷史資料」。我覺得其計算結果不可靠,只能作參考。

  • 金輝的研究:上海学者,根据国统局公布数字计算,结论是1959-1961非正常死亡人数3471万。

  • 陳一咨的研究: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他掌握的数据是由其他学者间接披露的,语焉不详,准确性不得而知。

  • 曹樹基的研究:历史地理学家,以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基于县级人口普查数据和各地地方志重建了1959-1961的非正常死亡数据,结论是1959-1961年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3245.8万。

五、我基本同意王維志的結論

>p995-996 王維志,1955年到1959年在莫斯科經濟統計學院學習人口統計專業,1959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過很短一段時間後,一直在公安部三局戶政處從事人口統計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王維志曾到一些省去核實人口數據,了解了更多的實際情況。80年代以後,到中國社會科院人口所從事研究。他對中國人口統計的理論和實踐十分熟悉。王維志認為,蔣正華提供的1,700萬非正常死亡數據偏小,與實際情況差別較大。他的研究結果是,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大約3,300萬-3,500萬人。

>p998-999 金輝、曹樹基、王維志幾位中國學者估計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在3,250萬到3,500萬之間,他們三人用的方法不同,卻得出的數字比較接近。但是,金輝、王維志沒有考慮1958年和1962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因為1958年冬和1962年春,一些地方有餓死人的現象。曹樹基的計算中雖然包括了1958年和1962年,但他計算中小規模的人口死亡無法發覺。有些地區計算中有遺漏。如果加上1958和1962年兩年的餓死人的數字(按各省官方數據計算的結果是,1958年為181萬,1962年為42萬,共計223萬人),則大饑荒餓死人在3,500萬到3,700萬之間。取其中數3,600萬。

……

根據以上分析和多方面聽取意見,我估計,在大饑荒期間,全國非正常死亡人數大約3,600萬人,應出生而沒有出生的人數大約4,000萬人。大饑荒使中國人口損失大約7,600萬。

 -----

原书信息: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七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随笔:博客开通有感

简记:人类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真的热爱自由,超过热爱面包?

Start with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