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公共食堂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公社

 -----

一、消滅家庭

>p732 幾千年來,家庭,這個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細胞,既是生產單位,又是生活單位,還是生養和教育下一代的單位。然而,在某些理想主義者看來,家庭是私有制最基本的社會基礎,是實現共產主義或世界大同的障礙。所以,一些社會改革家主張消滅家庭。毛澤東等一批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年青時就深受這種理想的影響,接受了消滅家庭的思想。

  • 之前读到不觉得怎样,这段时间学校的阅读材料安排了一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书,主要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苏格拉底的申辩》,发现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很多也都和现代不符,比如说《理想国》中也有这种消灭家庭的概念,和大量放在现在会被认为是愚民或者威权的说法。但是为什么这些早就在西方一步步进化淘汰了的理论,在中国的社会认知中还是混作一团?中国自身思想史的流变,和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为什么雅典和古希腊能产生这样特别的思想,欧洲的政治和思想是怎样发展的……这些问题留待我进一步探索。

  • 最近读到的另一本书是介绍历史学科的《历史之源:牛津通识读本》,单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觉得怎样,回头来看这里,突然意识到,中国的各种学科建设,从加入世贸组(WTO)开始算我心目中的现代化,这么多年了,印象里几乎没什么有价值的长进。我当然立即就能想到是因为压倒一切的政治需求压制了民智的真正开化,但是问题只说到这里就太没意思了,这本书里非常全面的介绍了历史学科在欧洲的沿革、历史学科的研究都是干些什么、历史研究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联想到国内的历史教育,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也就不消说了,但即使是今天,普遍情况上而言也见不到关于这些学科纵深的讨论,和对这种基础讨论的需要的意识。所有人都在不自知的吃着不知道哪里喂来的肉糜,是不止墙内,墙外的中国人间也很少见这种层次的思考与讨论。在卫生意义上不应该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在思想上也应该要认识到我们中国人的简中圈,吃的每一口精神食粮都是来历不明的。

  • 附上一个我自身经历到的例子,我刚从国内出来时,遇到什么问题去查维基百科,总是特别不满英文维基上对于历史事件都是大段大段的描述,没有一个几句话直接告诉我,事件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想想这其实就是国内的高中历史教出来的素养,我只想要几个随看随用的知识点,从来没想到过,不经思考就直接记总结,这总结是谁给的呢?是基于什么样的史料研究,带有着什么样的偏见?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扎实的结论要一点点调研一点点想。比如我现在上着的课,要学欧洲政治思想史,教授精简再精简的各时期重要著作多少也得看吧,没有这个“do your own research”,扎实了解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哪怕是别人直接给我的结论,怎么敢直接拿来就信呢?会挂科……好大学的考试和论文不是看点提纲就能应付得了的……

21年12月的宋庚一事件,图源搜狐

>p735 後來,由於西方報紙批評中國共產黨消滅家庭,中國的報刊上不再提消滅家庭,是為了「不給反動派留下口實」,但消滅私有制的口號一直沒有停。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的宣傳機器,所有的教科書,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會議,無不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在幹部考察和任用中,還把共產主義信仰是否堅定,當作一個重要條件。既然公共食堂和共產主義關係這麼密切,不積極響應的幹部是很少的。所以,公共食堂一轟而起,發展速度驚人。

>p735-736 這個調查報告,按照當時的主題輿論,列出了辦食堂的多種好處,如節約勞動力;社員吃得飽,吃得好;等等,後來的事實證明都是假話,而這裏摘引的加強了對社員的生活、行動和思想控制的內容,卻是事實。給幹部控制農民造成了方便,也是事實。
消滅了家庭的經濟單位功能以後,使家庭失去了生產自救的能力,他們不能依靠自己的勞動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只能完全仰仗國家,吃喝完全依賴食堂。消滅了家庭的基本生活單位以後,就降低了家庭抗禦饑荒的能力。家裏沒有鍋灶,連燒一壺開水的條件也沒 有,更不用說弄點代食品充飢了。

二、大辦食堂過程使農民家徒四壁

>p736 興辦公共食堂的過程是消滅家庭的過程,也是對農民掠奪的過程。農民家庭的灶拆了,鍋、盆、碗、盞等炊具和桌椅板凳被公共食堂徵用。糧食集中到食堂,柴草集中到食堂,家畜、家禽也集中到食堂飼養。連社員挖的野菜也要交給食堂。除了公共食堂以外,家庭的煙囪不再冒煙。有些地方,農村幹部手下留情,沒有搞得這麼徹底,社員家裏還保留簡單的鍋灶,從食堂打回飯菜以後,再熱一下。

>p737 當時的報紙宣傳說,農民交出這些財產是自願的,實際情況是,在收繳這些財產時,幹部、民兵同時出動,挨家搜查,鬧得雞飛狗跳,有些地方還打人、綑人。即使有些地方農民自己交出來,也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的被迫行為。當時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了一種消滅私有制、向共產主義進軍的強大政治聲勢。

>p739 要辦好食堂,必須建立蔬菜基地,大辦養豬場,這就要佔有社員的自留地。中共中央向全國推廣的貴州省辦食堂的經驗中,明確提出「要辦好食堂,社員的自留地勢必要轉交給食堂」。因此,凡是辦公共食堂積極的地方,大都收回了農民的自留地。四川省最早收走了自留地,李井泉對他這一招十分得意。1960年2月14日晚,他召集涪陵、內江、瀘州、溫江綿陽、南充地委書記座談會上說:「去年我們在瀘州地區下決心收回自留地是搞對頭了,不然今年搞食堂還會要進行激烈的鬥爭。」

三、公共食堂的幾起幾落

>p739 從1958年夏秋到1961年夏秋,公共食堂經歷了一哄而起——大批散夥——强令恢復——中共中央批准解散的過程。

  • 起先在中央的鼓动下一哄而起,大吃大喝两个月,粮食耗尽而散伙。刚开始时因为还有粮食,干部和炊事员在这种制度下必然的多吃多占也没有激起太多不满,慢慢的食堂开始变得开开停停,毛泽东的却态度尚还乐观。

  • 但到1959年春夏,饥荒已经严重,舆论批评声音渐起,中共中央也不得不面对灾难而暂时让步,这种食堂纷纷垮台的局面就开始引起毛泽东的不满了。

  • 于是1959年秋收,饥饿短暂缓解时,毛泽东开足马力反击,四处批发政治帽子,宣传机器跟进,政治斗争挂帅,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运动迫使食堂恢复。然而粮食没法变出来,中央的政治压力和各地食堂的解散倾向就痛苦的反复拉锯。

>p751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從共產主義的理想出發,竭盡全力、動用各種政治手段、組織手段和專政手段,保護公共食堂,使它不至於解散,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某種理想,給群衆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四、把專政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腸胃

>p751 公共食堂最先暴露出來的危害就是浪費糧食。其中最集中的浪費是在1958年秋天。食堂初開辦的兩個多月,各地放開肚皮大吃大喝。如此放開肚皮,是因為當時有一股認為糧食已經過關的強大輿論,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擔心「糧食多了怎麼辦」。生產隊裏的農民明明知道本地的糧食經不起這麼大吃大喝,但認為國家的糧食多,吃完了國家會供應。

  • 食堂供应不顾当地的经济能力,社员不管是干活不干活的都一样供应,再加上社员怕吃亏,每餐都死吃活撑。然后到头来国家没有余粮给全国食堂普遍兜底,于是反瞒产私分和饥荒并起,大量人口集中饿死。

去年4月中国大爷大妈吃垮游轮自助餐的新闻,图源搜狐

>p752-753 公共食堂最重要的危害是把「無產階級專政」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肚子裏。在農村,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實際是幹部專政,誰的官大,誰就可以對他所管轄的臣民進行「專政」。辦了公共食堂以後,生產隊長是一「堂」之長,誰不聽話,他就不讓誰吃飯。辦公共食堂,實際是讓農民把飯勺子交到了領導手裏,也就是把生存權交到了領導人手裏。農民失去了飯勺,就失去了生存權。本書上篇很多章節中,介紹了大量的不讓農民吃飯、讓農民在食堂門前活活餓死的事實,這些事實是駭人聽聞的,但的確是在公共食堂這種制度下製造出來的。

  • 每一个权力等级都没有制衡和监督,而权力又如此集中,这种情况是必然催着干部多吃多占的。

  • 其次的问题是把社员置于非常恶劣的饮食环境里,饭菜质量差、不卫生,打饭要走远路、排长队。最后则是浪费劳动力专门做饭,挤占了社员经营家庭副业的资源和时间。

23年6月的鼠头鸭脖事件,图源搜狐

五、公共食堂是怎樣解散的

  • 等,所有人都饿着肚子也没有办法。一直等到毛泽东态度松动,干了实事的官员和调查人员犹犹疑疑的一狠心如实交了报告,食堂悄无声息的烂尾,烂尾之后也时常还有对公共食堂情有独钟的人和官员不时回过头来鼓吹或者坚持食堂。

 -----

原书信息: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七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随笔:博客开通有感

简记:人类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真的热爱自由,超过热爱面包?

Start with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