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五風」肆虐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食堂  ----- 一、「共產風」留下歷史的笑柄 >p766 1958年8月16日到8月30日在北戴河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對「共產風」的產生起着决定性作用。這個會議上通過的《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中,對人民公社所有制轉變過程的時間設想得過快了:「由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可能較快,三、四年就可以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較慢,需要五、六年或更長的時間。」各地的領導人對決議的理解不同,有的認為,三、四年時間是就全國範圍講的,我們這裏可以更快一些。 中央冒进,毛泽东亲自提倡平均主义,宣传机器和当时的肉喇叭学者热烈响应;教育系统契合政治需要,向所有学生灌输社会发展的“五阶段论”(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比一个先进,必定依次取代前者),也让中央的共产主义号召更加深入人心。 天上传来的理论到了民间就变成历史决定论、宿命论,但是一种局面确定是造成了:让人们认为自己手握真理,有了不择手段“替天行道”的正义性。 接下来就是造典型的闹剧此起彼伏,一个个闹剧把恶劣影响传开后默默烂尾,人们注意力就转向其他闹剧,毛泽东和官僚系统总体对共产风建设持欣赏珍惜的态度。 21年7月,习近平宣告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图源 大公网 共产风宣传的“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根本就不可能,最少是可知的过去和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全靠政府调配做到“各尽所能”就是妄想,没有足够的供应实力和社会公德心,“各取所需”就是神话。薪水劳工、自由市场加一定政府调控的经济模式是接近这种状态的目前最可行模式,计划经济和按需分配完全与此背道而驰。 共产风中有一波一波的各种峰头,比如运输“车子化”(用手推车代替肩扛手提)、轴承“滚珠化”(所有轴承变成滚珠轴承),被视为“技术革命的萌芽”。经济活力是不可能靠国家集中来实现的,技术创新更不可能。共产主义、苏联模式这样的政治体制与一切的社会发展都是背道而驰的,如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全能管控稍有放开(以及加入贸易全球化),来的就是经济腾飞。经济发展时感受不明显,一旦从今往后经济下行,跟着经济腾飞一起长肥了的党国体制只会再次显露出它与民争利、阻碍发展的问题。 >p770-773 社員怕自己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