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5的博文

第十六章:大饑荒的禍根是這樣釀成的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人祸  ----- >p666 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當時合稱為「三面紅旗」。這是1958年令中國人狂熱的政治旗幟,是造成三年大饑荒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大饑荒的禍根。然而,執政者多年來把這一禍根視為珍寶,從1958年到改革開放以前的1978年,對「三面紅旗」的態度是劃分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忠與不忠的一個重要標準。  >p666 「總路線」是「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簡稱。它的文字表達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當時報刊宣傳說,「高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大躍進就是高速度的體現。所以,從思想認識上,總路線和大躍進是一回事。不過,總路線偏重於指導思想,大躍進偏重於行動,大躍進是總路線指導下的行動。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綫」是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制定的,但它是建國以後逐漸形成的,在1958年3月9日到25日的成都會議起了重要作用。 一、把革命和建設搞得快一點 >p666-667 從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到毛澤東,都有一種思想傾向,總是過早的估計革命勝利到來的時間。…… 他們所以有急性病,是因為他們看不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糾錯機制。即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和經濟上的市場制度能夠對所謂「資本主義的固有弊端」不斷自動地進行糾正。這正是他們認識上的盲點。這個盲點也造就了他們所設計的社會制度的根本缺陷:對市場的敵視和對民主的輕視。 毛泽东一手促成了大跃进年代荒唐已极的狂热氛围和个人崇拜。 二、周恩來帶頭反「冒進」 >p671-672 冒進,是指走得太快,不顧條件、不顧後果冒然前進。反對經濟建設上的冒進是1956年初提出的,一直延續到1957年初。反冒進的主要人物是國務院的一些主持經濟工作的領導人。因為速度太高,帶來了很多難以解決的難題。而這些難題必須由他們來解決。他們是實際工作者,他們更多地從現實角度考慮問題。他們是周恩來、陳雲、李先念、薄一波等人。…… 1956年5月,中共中央開會研究6月召開的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的預算報告,決定經濟發展既要反保守,又要反冒進,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根據中央這個會議的意見,6月3日,財政部提交給政治局討論的預算報告初稿中,寫進了「在反對保守主義的時候,必須同時反對急躁冒進傾向。...

第十五章:罪不在天災,也不在蘇聯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城市  ----- 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三年自然灾害”,1981年6月27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三年大饥荒的原因是大跃进和反右倾的政策错误为主,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 一、天災年年有,三年是常年 >p643-644 中國疆域遼闊,地形複雜,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每年都在不同的地區發生大大小小的天災。查閲中國的自然災害記錄可以發現,中國自然災害是非常頻繁的。…… 要把三年大饑荒的原因歸罪於自然災害,是很容易找到根據的。1959—1961年肯定是有自然災害的。問題在於,這三年的自然災害是不是比歷年的自然災害更加嚴重,即使嚴重一些,是不是能造成幾千萬人死亡,這就需要將這三年的自然災害情況與歷年的自然災害情況作一個比較。 1. 用官方的數據分析     >p646 然而,即使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中,我們也難以得出餓死人的原因是天災。 我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歷年糧食產量也列在表15-1中,可以看出,糧食減產和受災嚴重程度並不呈正相關關係。 …… 退一步來說,即使是糧食大幅度減產,只要中國門戶是開放的,只要有糧食市場存在,就不會發生饑荒。當糧食稀缺的時候,糧價就會上升,外地糧食就會流入,中國沒有糧食,外國糧食也會流入。中國當時是對外封閉的計劃經濟國家,沒有糧食市場,更沒有融入國際糧食市場之中。 2. 用350個站點的氣象資料分析 在被国统局垄断的数据外,作者找到了有自己研究和统计的气象专家们。 (1)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p647 根據對自然災害評價的需要,氣象學家通常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來劃分乾旱等級。他們認為,這個指標能夠反映乾旱的本質特點。它反映了該年降水量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偏離程度。如果當年的降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則不論是降水量多的地方還是少的地方,都不會發生乾旱。 (2)生長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p650 4-10月是農作物生長期(簡稱生長季),這個時期降水量多少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 但從總的趨勢上看,1959—1961這3年,生長季降水量距平偏離幅度...

第十四章:大饑荒期間的城市生活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纵览  ----- >p604 在中國計劃經濟制度下,城鄉分割,城鎮居民和農民是身份不同、待遇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兩個社會群體。國家計劃部門每年根據預計糧食產量安排下一年度糧食收支的「盤子」。「收」是指從農民那裏徵購的糧食和進口糧食,「支」是指城鎮居民口糧、農村非產糧人口用糧、工業用糧、出口和軍事用糧,收入減支出就是糧食庫存。中央政權對糧食庫存十分重視。由於「收」過了頭(即徵購了過頭糧),在「支」中還包括「返銷」給農民的口糧。「支」有強大的剛性,除了農民的口糧以外,是很難壓縮的。政府安排的順序是,先保證了糧食支出以後,再考慮留給農民多少口糧。由於「支出」盤子太大,所以經常在農民那裏徵購「過頭糧」。為了保證收支平衡,政府強迫農民做出最大的犧牲。所以,在大饑荒期間,餓死的都是生產糧食的農民。 计划经济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不可行的空想。人总会有突发的需求和永远满足不了的需求,想要把一切都塞进计划的格子里,必然的结果是普遍的压抑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前边的章节提到过,这样一种政府保障一切供应,而民间没有自发的组织纤维的情况,要保证面面俱到的治理难度是很高的。中央政府无限权力的背后是无限责任,全能政府统治下的所有问题都应该对政府问责。 为了保证全能政府的绝对权力和稳定,掐灭所有成组织的社会力量是必然的逻辑结果,那么政府就必不会有成熟的监督和鞭策,政治权力的神秘化和腐化也就成为必然。 一、城鎮的糧食供應 >p604 那麼,能夠享受糧食定量保證的城鎮居民的生活怎麼樣呢?普通人是按勞動強度大小不同來確定糧食定量指標的,高級幹部和極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則是按權力等級享受特殊供應的。權力層次不同,享受的供應水平不同。廣大普通市民,雖然不會餓死,但只能處於半飢半飽狀態。 二、城市和農村有一個時差 >p605 除個別地方外,農村的饑荒最早發生在1958年冬天。而城市的飢餓發生在1959年的下半年,時差大約有10個月。農村情況好轉大約在1961年秋後,城市生活好轉在1962年下半年,時差大約1年。 >p606 糧食在農村下場到國家徵購,再由國家糧庫進入城市居民的廚房,需要一段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政策是由城市人制定的,農村出現了饑荒,城市制定政策...

转载:波士顿书评刊载许成钢演讲 - 制度的“遗传基因”

转载 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 发布于2024年12月23日的 《许成钢 | 制度的“遗传基因”: 中国制度与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  ----- 许成钢 | 制度的“遗传基因”: 中国制度与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 by 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 Read on Substack  ----- 原文链接 : https://bostonreviewofbooks.substack.com/p/823

第十三章:各省饑荒縱覽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贵州  ----- >p574 本書前面十二章介紹了十二個省和城市的情況。這十二個省是我一一考察過、並閱讀過檔案資料的。還有一些省份我沒有專門考察,卻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了一些資料。對於這些資料,這裏作一些介紹。 一、十二省以外情況 1. 山西壽陽事件 五风造成严重破坏,然后反右、反瞒产。当时从别地调来的县委第一书记王之一政治斗争从县委内部开刀,党同伐异,手段残忍狂热,在官僚系统内部形成了歇斯底里的狂热和残忍。 2. 廣西環江事件 大跃进前,在1956年发生过一次饥荒,后来在一定的社会监督下对当时干部进行了追责和处理,但到了大跃进年代后此事被毛泽东视为社会力量挑战党的权威。 既然没有吸取类似情况下的教训,同样的情况下重复同样的错误也是必然。到了1958年又饿死人,新任的县委书记洪华压制干部不许开粮仓救灾,强力管制和摧残逃荒人员,严厉封锁消息、阻挠调查。 3. 中寧事件 宁夏中宁,高指标、高征购摧毁生产,然后反右、反瞒产私分、整风整社一个不落。 4. 福建省的災難 五风和官僚主义肆虐,高征购低返销剥夺了农民口粮。 5. 青海也是一個重災省 二、各省饑荒程度輕重不同 >p589 由於中國當時是一個政治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又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壟斷了一切經濟資源,嚴密控制着一切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那時,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有同樣的組織機構,都執行同樣的政策,都流行同樣的政治話語;全國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某一個組織之中,都喊同樣的口號;在相同的時間內各地的官員們都在召開同樣內容的會議。由於全社會,都是同樣的情況,一旦出現制度性的災難也必然是全國性的,受難者找不到逃脫之地。所以,大饑荒是覆蓋全國的。 因此,在這一冊介紹各省的情況時,讀者會發現,各省情況是那麼樣地相似:浮誇,多報糧食產量——在虛報產量的基礎上的高徵購——完不成徵購任務就大搞反瞞產私分——大辦公共食堂——食堂停伙——農民飢餓而死。「五風」在各地橫行,「衛星」在各地升空,大辦鋼鐵在各地都是同樣荒唐。 但是,各地饑荒輕重程度有所不同,非正常死亡率因地而異。   三、饑荒輕重不同的原因 >p592 李若建認為,饑荒輕重不同與各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有一定的關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