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黑色的贵州
原书及其作者:《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河北
-----
 
 
>p556 在大躍進及以後的幾年,貴州省是非正常死亡率比較高的一個省。據公開出版物《中國人口 · 貴州分冊》的數據計算,1959年貴州省共有1,700萬人口,大饑荒期間,非正常死亡人口90萬,全省平均非正常死亡率為53‰,此外還少生的120萬人。這是按官方數據算的,實際情況可能還要嚴重得多,有人説大饑荒期間貴州省餓死人150萬,但無從查證。曹樹基用他的方法算出貴州1959—1961年非正常死亡174.6萬人。
一、毛澤東誇貴州「正氣上升,捷報飛傳」
>p558 周林(三年大饥荒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在貴州主持工作期間,高舉「三面紅旗」,迎合毛澤東的意願,對貴州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為了減輕饑荒,1961年恢復「自留地」,默許包產到戶,因此在「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周林受到了批判鬥爭。
二、貴州辦食堂的經驗「全國仿行,不要例外」
三、遵義事件、金沙事件和湄潭事件
- 对中央越是狂热,五风越是严重,就越死人,然后进入越是死人就越要捂盖子和反瞒产私分,就越是迫害农民,迫害基层干部,死人越严重的死循环,一直瞒到偶然被发现为止。
>p568 各縣根據吳實的指示,先後開倉發糧,停止了事態的發展。而湄潭縣主要負責人卻一直頂着,並對地委表態說:「湄潭沒有死人。」仍不發糧食。遵義地委副書記×××忍不住了,對湄潭縣說:「你們縣要趕快採取措施,開倉發糧」,縣委主要負責人又頂了回去,並說:「情況不是那麽嚴重,不會出死人事件,妖風颳到我們縣委頭上來了,我是不怕的,十二級颱風也颳不倒我。」他這一頂,湄潭縣多死了幾萬人。
>p569-570 「湄潭事件」揭開后,為了平息民憤,挽回影響。省、地委工作組深入群衆,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最後對「湄潭事件」作出了結論。…… 有了結論和處理意見,緊接著就號召全縣幹部和群衆揭「湄潭事件」的蓋子,開展「新三反」,不久又搞開了「整風整社」。…… 圍繞「湄潭事件」進行的「新三反」、「整風整社」運動,本來是為了總結教訓,平息民憤,挽回影響,調整黨群關係。而實際上是以「左」反「左」,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把事態重新擴大,並沒有找出造成「湄潭事件」的真正原因,接受沉痛教訓。而是把事件的全部責任完全推給下面。
- 像这样责任随便甩给哪个替罪羊的情况比什么都不做还要糟,对于止损毫无用处,下次也还会发生一样的事。
>p570 1960年6月,在餓死了近一半人口的江口縣(屬銅仁地區),農民群起暴動。帶頭的有幾個是人民公社的黨委書記。但農民手無寸鐵,很快就被鎮壓下去。擅自開倉放糧的縣長飲彈自殺。這就是「江口事件」。此事待檔案開放後核實。
-----
原书信息:楊繼繩,2008,《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天地圖書,第七版,ISBN 978-988-211-908-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