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4的博文

第九章:浙江之折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 第七版 。 注意一下,因为我借到第七版的实体书了,从这篇笔记往后的页码请以第七版为准。原来的第四版共568页,第七版共629页,以备存念。 系列上一篇: 山东  -----  一、从農民口中奪糧 >p460 浙江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新中國成立以前,浙江是個缺糧省,據國民黨有關記載的材料,每年要從外省調進2億到5億斤糧食。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實行土地改革,糧食比建國前多了一些,但是,不僅沒有糧食調入,還承受了沉重的糧食徵購任務。  >p465 糧食統購統銷之後,私商大幅度減少。經過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私商基本消滅,再經過1958年大躍進,不僅沒有私商,連商品經濟也沒有了。本來十分活躍的浙江農村經濟也變成了一潭死水。農民完全被捆綁在有限的土地上,再沒有其他生路。 二、江華緊跟毛澤東 >p466-467 浙江省第一書記江華對毛澤東的思想是跟得非常緊、非常快的。1956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八大」對國内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估計:「我們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毛澤東當時並沒有反對這個估計,但事隔不到一年,在1957年9、10月間召開的中共八届三中全會上,他不經討論,就一人斷然推翻了這個估計,獨自提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毛澤東獨自一人推翻中共「八大」決議以後,第一個響應、並較系統闡述的封疆大吏就是江華。 不管农民死了多少,浙江的共产风一共刮了三波,主要表现为一平二调,名目分别是搞全民所有制和按需分配制、兴办水利等大工程、大力发展公社经济向社会主义过度。 >p470 共產主義强調有計劃的生產,而「周密的計劃」必須指揮權高度集中。生產上的瞎指揮是生產指揮權高度集中的必然產物。像全國各地一樣,自1958年以來,生產上的瞎指揮在浙江省有些地方已經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農村幹部打罵農民,扣飯的情況相當普遍。  >p471 浙江省的反右鬥爭也是很積極的,曾揪出了「沙、楊、彭」反黨集團。沙即沙文漢,楊即楊思一,彭即彭瑞林,都是省裏的負責幹部。 三、魚米之鄉的餓殍 五风严重破坏生产,...

第六章:非我族类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或者“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series”,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学科入门读本系列。16到17世纪左右,这段宗教改革的故事从近乎偏执于原教旨的圣经解读出发,最终却落在了催生多元社会的终点上。 系列上一篇: Culture | 文化影响   ----- Chapter 6 Others >p110 The event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episode it commemorates) exemplifies a mentality widespread in the Reformation era, and still with us in various secular and religious guises: a desire to shore up the identity of the majority group by stereotyping and dehumanizing an excluded minority. …… Examining the fate of these ‘others’, both real and imagined, enables us to appreci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form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and paradoxically, a channel for intense bigotries and a route to pluralism and social tolerance. Heretics  >p111 Both Catholics and Protestants agreed with the ancient judgement of St Augustine that it is not the fact of the death but the rightness of the cause which makes a martyr (in practice, most of us still concur with this, unwilling, for ...

第八章:齊魯之難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 第七版 。 注意一下,因为我借到第七版的实体书了,从这篇笔记往后的页码请以第七版为准。原来的第四版上册共568页,第七版上册共629页,以备存念。 系列上一篇: 广东    -----   >p432 在上世紀60年代任中監委處長的李堅,當年曾到河南、安徽等省對大饑荒作過調查,他對我説,山東是饑荒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1999年,我到烟台養馬島講完課就到濟南,在朋友的幫助下,查閲了60年代的歷史資料。經過幾天查閲,有一些收穫,但覺得我看到的資料還不夠完全。山東大饑荒的情況,有待檔案開放後,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我只能根據現有的資料寫這一章。 一、批判趙建民,大反右傾 >p432 山東省也像其他省一樣,「大躍進」也是以政治大批判開路的。山東批判的對象是省委副書記兼省長趙建民。…… 山東省的第一、第二把手都是從華東局調來的。趙建民是山東的老革命,在山東必定有較深的人事根基。是這位老革命對新來的上司不夠尊重呢,還是外來的上司畏於趙建民的地方勢力呢?也許二者都有,他們之間是不夠協調的。趙建民是敢説真話的人,恰恰在這一點上被新來的上司抓住了把柄。 二、毛澤東、劉少奇給山東鼓勁 三、山東的「五風」有特色 >p438 批判右傾思想以後,大躍進狂潮疊起,青壯勞力都去煉鋼、修水庫去了,1958年全省秋播面積不及往年的四分之三。 共產風 平均分配,无偿调拨,经济核算单位变来变去。家里原有的财产尽被掠夺一空,赖以生存的资源全靠分配,而分配机制又混乱不堪,劳不能有所获。 浮誇風 张口就来的虚报产量带来的恶果却是实实在在,计划安排和实际脱节,而因为体制僵化,计划又无从改变,于是就开始制造灾难。 命令風 不仅社员会被强迫命令、随意体罚,干部也会被乱批乱斗,撤换处分。 幹部特殊化風 瞎指揮風 农民的意见和务实官员的意见不能说,一有和上级不同的意见就被扣政治帽子,再荒唐的指令也只能执行。 四、山東省糧食產量和徵購    以“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帽子来开展反瞒产私分运动,同时群众的口粮安排被层层压缩又扣克,数量和质量惨不忍睹。 五、館陶事件 馆陶是发现较早的大批死人问题,但是责任被推给莫须有的天灾,没有人检讨政策,导致饥荒畅通无阻的向全国发展。 三年大饥荒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第五章:文化影响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或者“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series”,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学科入门读本系列。16到17世纪左右,这段宗教改革的故事从近乎偏执于原教旨的圣经解读出发,最终却落在了催生多元社会的终点上。 系列上一篇: Society | 社会变动   ----- Chapter 5 Culture Visual culture >p94 Pre-Reformation religion was intensely sensual, engaging the full range of worshippers’ senses, but its visual aspects stand out. …… Images acted upon the percipient, and were thus immensely potent. 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以往最突出,宗教改革年代所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图画。 >p95 The Reformation of the 16th century repudiated this extraordinary inheritance, and destroyed much of it, not out of philistinism or lack of appreciation for the power of art, but out of a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it, and an intense fear of the dangers of idolatry. ‘Iconoclasm’ – the destruction of religious images for overtly ideological reasons – may be the Reformation’s most tangible bequest to the variegated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modern Europe. “Iconoclasm”(偶像破坏主义),表示因为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原因毁弃宗教图画。具体来讲就是认为宗教图像会导致偶像崇拜,盲目崇拜人造的画作本身,因此要摧毁和宗教相关的...

第七章:嶺南風雲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 第七版 。 注意一下,因为我借到第七版的实体书了,从这篇笔记往后的页码请以第七版为准。原来的第四版共568页,第七版共629页,以备存念。 系列上一篇: 江苏  -----   >p400 位於中國南部的廣東省是魚米之鄉,瀕臨港澳,經濟發達。這麽富饒的省份也沒有倖免大躍進以後的災難。餓死的人雖然沒有四川、安徽、河南那樣多。但還是給歷史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一、廣東創造了反瞞產私分的經驗 为了迎合上级喜好而虚报高产,高征购和放开肚皮大量浪费无以为继之后,上级的想法却不受事实影响,于是就用传统的阶级斗争思路发明了“反瞒产私分”的新一波运动,通过上级的主观坚持意愿和政治压力强迫推行。 这样的“经验”在当年的环境下是必然出现的,体制没有自省和进步的意识,一遇问题就倾向于用政治控制和政治斗争的方法来加以解决;权力完全自上而来,没有监督制衡可言,那么上有所好下必甚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万般皆下品,只有权力高;在这一思路上加以延申,一旦上级的想法认知出现了错误,甚至是对政斗和群众运动产生迷恋,没有什么改错机制是足够强力的,出现错误的成本必由下级承担,但上级如果一错再错下级必无力纠错,社会不公不义是长线上的必然。没有异议的社会,完全纯洁完全受控的乌托邦社会,是脆弱不堪毫无抗风险能力的。而无底线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控制必将使这一切形成恶性循环,这套统治逻辑只保证最高一人统治者的尊荣,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地位,所以集权体制控制一切、净化一切的倾向正常情况是只能恶化不能刹车的,一切的社会规则都不能限制权力。一旦有谁想要自省、想要进步,体制必先将他吞噬,因为集权体制把社会扭曲的太重,社会的改善进步出现在哪里,就把哪里的既得利益者反噬。 在政治斗争中,斗争没有底线和规则远比政斗本身更为可怕。中国这样的集权体制下,如果不能存在一套政治位阶以外的保障体系(就是说公民居民的命和官僚的命共享一个现代文明的底线,比如不株连和不出人命,国民的政治不服从不应该累及三代,官僚的政斗失败也不该祸及九族,更不应该因为政治原因就承担无限风险,官僚和民众在这种底线上必须平等),就是在促使所有人都为了权力摒弃人性,越是遇到社会风险就越要加强旧有路径,直到灾难摧毁一切。 >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