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读完《墓碑》上册与近期的想法
原书及其作者
-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作者杨继绳本来是新华社高级记者,书中内容非常扎实。这篇笔记主要就是读完上册之后的一个快速总结,另外两本掺进来的书主要是我这些想法应该也有受到它们的影响。 
- “The Reforma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Uta Frith。这个书系叫牛津通识读本,非常好,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宗教改革对于欧洲政治的现代化进程相当重要。 
- 《生死疲劳》,莫言。这个读了有一段时间了,时代背景正是大饥荒到改开的年代,给我增添了很多关于历史的感受。 
 
 
以下是我近期的想法,关于现代文明的基础原则:
- 自由市场,私有财产,和按劳分配。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首要基石,是铁一样的经济规则,违反了经济规则就要付出代价。虽然这是经济问题,但是没有这三项基本的经济基础,谈什么别的都是水月镜花。 - 私有财产是每个人赖以保护自己的基础,不尊重私有财产迟早意味着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都无力保证。而一个人如果连保护自己的最基本物力都没有,谈何政治权利,所有人都可以来倾轧和抢夺他的一切。随便一个村支书,你的房子家具说充公就充公,锅碗瓢盆全收走,让你不巴结村支书就等着饿死。
- 自由交换、自由贸易,以至于成型的自由市场,让人们的物资可以相互交换,互通有无,这将大幅度提升一个居民群落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自由贸易可以让合适的要素自行流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因而带来生产力和效率。当然市场的规则建构是个很大的话题,但是有相对自由的市场,大家还能在这里骂寡头、骂政府,自由市场给你关喽,不种粮就去啃树皮吧。
- 社会上的分配机制必须首先以按劳分配为主,一个人如果有所付出就必须得到报酬,并且一个成年人理应能够保障老人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如果一个人劳动了,但是也无从改善自己的处境,空长了一身力气连老人孩子都养不起,对这样的社会无法有任何期待。
 
- 言论自由,政治权利,法治和人心中的底线。有了财产、贸易,和薪水,在简单的区域政治环境下就可以活得非常繁荣了,即使遇到天灾人祸也会有很强的抗灾能力。但是当尺度扩展到一整个国家,这种野生的繁荣需要有其他政治制衡有力的地方和人来顶着灾难,防止政治灾难发展到全国性大饥荒这种摧枯拉朽的态势。 - 现代公民要有政治权利,要能保护自己,社会上要有自由言论,一切权力机关要受到相应的监督。权力决不能由上层寡头垄断,而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要服务民众、保证民生,而不是反过来。如果政府由人治而暴政,就应该被推翻或者最少大幅度改组。然而如果国民没有政治权利,那就意味着在政事上无异于手无寸铁的婴儿,被压迫剥削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自由言论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作用广泛的首要监督机制(如果先不谈舆论是否产生实质压力的问题),言论自由也许让所有人都不快,但它却能防止一个重大错误毁灭全社会的灾难。缺少监督、缺少制衡的权力必然是无恶不作的,毕竟只要自己能够获利,为什么不呢?
- 社会必须通过成文或者虽不成文但稳定合理、不偏不倚的习惯法来制约和维护运行,任何地上的人类决不能享有无限的权力和至高的权威,或者两者最少不能同时享有。这一是近似于说政教分离,二是说必须摒弃人治,走向法治。政教不分,真理中心和权力中心合二为一,必然最大限度的摧残人类社会反思和自我纠错的能力,会把崩溃前的一切退路堵死。其次人治,从逻辑上而言如果绝对的权力被人所自由的掌握,则必然走向恶政,因为人治必然把人类自身反复无常的问题扩到到全社会上,其结果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框架,全社会都要为统治集团的个人缺陷买单。
- 一切的人类必须平等的享有尊严和底线,应该被平等的对待,最少是在诸如法治等框架面前被平等对待。这种尊严和底线对于任何人来讲,不仅是要予你所认可的人以尊严和底线,也是要即使不认同的人,也要承认对方的最低尊严底线。也就是说不仅草民的命该被庄严的对待,官僚,政治恶斗失败的官僚哪怕是作恶无数,其为人的底线应该与民齐平,违法犯纪的问题自有法律和纪律去处置他。因为如果社会中的普通人命没有生活底线可享,除了造成人伦惨剧,求生的需求会压倒一切可能出现的社会道德进步;这对所有社群都是一样的,比如如果官僚系统内的政治斗争没有底线,同样的求生欲必然导致治理机器丧失人性,陷于恶斗;以及平等,草民的底线和官僚的底线必须同样是为人的底线,否则,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个必须摒弃一切向上爬的权力金字塔,因为一个掉层能把底线都给掉没,这样的社会不会有余裕产生道德和人性。
 
- 良好的治理机器需要优秀的官僚队伍来支撑,所以不要仇恨单纯的政府概念,不要妖魔化政府。官僚除了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制衡,其平均的认知、道德、素质水平极其影响一地一国的治理能力。并且官僚应该遵守只为抽象的国家服务,而不是服务具体上级的职业道德。 
- 人必须有为自己谋生、谋私利的基本手段和权利,任何权力不能侵犯限制人类最基本的自发利己行为。当然这是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不慷他人之慨的情况下,政府角色应该对其施以激发和引导,形成良性的互动,人可以为自己的私利合作而把零和游戏变成非零和游戏。制度设计和社会共识必须承认,尊重人的私利是促成最大社会共荣最为简单可行的通路,而缚人手脚,像大跃进一样不许农民决定自己的生产和吃饭问题,反正死的是农民不是领导就好了么? 
- 社会里要有自发结成的组织纤维,民众必须要有自己民间成建制的组织力量,制衡和监督必须存在并且与每一社会层级的破坏力相匹配。如果一个政府服务国民,让国民说话,让国民有力量,藏富于民,天塌不下来;而如果一个政权之下民不聊生,它理应被国民推翻换代,现代人有此能力也有此道义去寻求一个服务国民的政府。革命是一代人的代价,人治暴政是永恒的代价,而自身缺乏组织化力量的公民社会,哪怕政治权利喂到嘴里都无力主张。 
- 现代社会确实是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服从国家法律确实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在运行良好的法治国家。但在人治政权之下,且不说一切人的安全和生活其实都没有保障,如果由人治而至于暴政,则越是服从越要为自己和邻人招致灾难。这种情况下的现代道德应该随情况而调整,变为不同烈度和形式上的政治不服从的道德。 
- 人应该爱自己,爱邻人,爱切实了解的社会群体,而不是因为抽象的理念而看不到现实的人。人应该活在现实中胜过活在抽象概念中,现实中的温爱促成社会的和解与共荣,抽象的意识形态信仰让人残忍极端。人应该首先务实,应该首先保有基本的人性,选择将一种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上升到不可质疑的地步是为自己和邻人的思想自缚枷锁。思想和讨论是中性的,对思想和讨论的恐惧排斥才是苦难的根源。 
- 读历史,先做人。关于那个历史背后的时代氛围,历史语言在的语境,很多文学作品给我补充了非常多文字以外的语感,让我读书读历史的时候能够更加理解那个年代的语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感受着什么。莫言和余华的很多长短篇,背景设定不在旧社会或者旧上海之类,而是直面新中国的惨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传记、回忆录、非虚构文学可读。 
>生死疲劳,第二十章 从他们打你时,我的眼泪就开始流淌,我哭喊着,哀求着,想扑上去救你,想伏在你的背上,分担你的痛苦,但我的双臂,被云集在此看热闹的人紧紧拽住,他们忍受着我脚踢、牙啃的痛苦,不放松我,他们要看这流血的悲剧。我不明白,这些善良乡亲,这些叔叔大爷,这些大哥大嫂,这些小孩子们,为什么都变得这样心如铁石……
他们终于打累了,揉着酸麻的手脖子,上前察看。死了吗?没死。你紧紧地闭着眼睛,腮上有被鞭梢撕裂的血口子,血染红了土地。你大声喘息,嘴巴扎在泥土里。你的肚腹剧烈颤抖,仿佛临产的母牛。
从来没见过这样倔强的牛,那些打你的人,发自内心地感叹着。 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都有些羞愧之意。如果他们打的是一头猛烈反抗的牛,他们会心安理得,但他们打的是一头逆来顺受的牛,这就使他们心中生出疑惑,许多古老的道德准则,许多神鬼的传说,在他们心里翻动起来。这还是头牛吗?这也许是一个神,也许是一个佛,它这样忍受痛苦,是不是要点化身陷迷途的人,让他们觉悟?人们,不要对他人施暴,对牛也不要;不要强迫别人干他不愿意干的事情,对牛也不要。
那些打牛的人,似乎都动了恻隐之情,劝说金龙罢休,但金龙不罢休,他性格中与牛相同的那一面,犹如毒辣的火焰熊熊燃烧,烧红了他的眼睛,使他的五官都变化了位置。他嘴巴歪斜着,喷吐出臭气,身体打着颤,脚步轻飘飘,犹如一个醉汉。他不是醉汉,但他丧失了理智,邪恶的魔鬼控制了他。就像牛要用宁死也不站起来证明自己的意志、捍卫自己的尊严一样,我哥金龙,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把牛弄起来以证明自己的意志,捍卫他的尊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