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5的博文

第二十五章:大饑荒年代的社會震動和社會控制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经济  ----- 一、大饑荒年代的社會治安 >p1034 在1958-1962年間,由於苛政害民、飢民遍地,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加劇,據陝西省興平縣、寶雞市和西安市雁塔區三個地方統計,1960年發生的116起「反動標語」和信件中,有50%是針對糧食問題的。大饑荒期間,中國的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局部地區出現了小規模的騷亂和暴動,邊民大量外逃,刑事案件增加。但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1. 騷亂和暴動 >p1034 騷亂和暴動較多地發生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原漢族地區相對少一些。這是因為,政府對中原漢族地區的控制比少數地區更為嚴密,民間沒有武器,沒有非政府組織;有些少數民族性格驃悍好鬥,並有槍枝武器,有些地方頭人還能夠起一定的領導和組織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常出現民族騷亂和暴動。民族騷亂和暴動的原因比較複雜,不全是「大躍進」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認,農業合作化中的過激政策、大躍進中的失誤,群眾生活太苦,至少是民族騷亂和暴動的重要誘因。 2. 邊民外逃 大规模的边民外逃有三处,一是云南省沿边一带州县,总数超8万人;二是60年代逃港,参与人数超10万,留在香港的大约2万;三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62年超6万边民逃往苏联。 3. 哄搶糧食 4. 刑事案件增多 >p1042 中國公安大學研究社會治安的教授張慶五當年曾在公安部工作,他對本書作者說,當年所發生的所謂刑事案件,大多是飢民為了生存偷竊或搶劫食物。所以,在刑事案件中,盜竊案最多,殺人案很少。從吉林省的一份統計資料證實,在最困難的時候,兇殺、縱火、詐騙等案件與常年差不多,強姦案大幅下降,而盜竊案和殘害牲畜案(殺了吃了)大幅上升。這和張慶五教授的看法一致。 二、沒有發生大規模社會震動的原因 1. 大規模的鎮反肅反 通过宣传,让国民相互揭发,然后雷霆惩处。宣传加上信息过滤,残酷的奖惩制度把社会动员起来后,狂热就成为一种时尚的游戏,相应的一个社会里其他任何正常、理性、自我纠正、维系社会的纤维都会被严重摧残。中国不是特例,这种操作公式在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 2. 利用專政工具嚴厲打擊 批捕权限下放,各地不断进行集中突击,捕人和杀人指标连番跃进。 中国历次政治运动制造了很多“贱民”阶层,地富反坏右...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如何发展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法国大革命,起于捍卫人权、推翻君主专制,却通向了恐怖统治和军事独裁。这个过程值得警醒。 系列上一篇: Why it happened | 源起  ----- Chp3 How it happened 1. Electoral politics 在三级议会(estates-general)里,教士、贵族、其他所有人,这三个等级各有一张份投票权,不论等级内有多少人。显而易见,在人数上完全少数的教士和贵族可以轻易联合起来达成多数票,而平民等级哪怕占有压倒性的人口数量也只有一张票。 >p39-40 By December the clamour against the forms of 1614 was so well established that Necker felt emboldened to act. He decreed that,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weight in the nation, the number of third-estate deputies would be doubled. It was obvious that this meant little if voting was still to be by order rather than by head, but Necker believed that the clergy and nobility could be induced to renounce the privilege for themselves once the Estates-General met. He relied on general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half-measure of doubling the third to dominate the elections of the spring of 1789 to such a degree that resistance to uniting the orders would become unthinkable. Vote by head was indeed one of the central preoccupations ...

转载:Scriptorium Philosophia - The average college student today

转载 Scriptorium Philosophia 发布于2025年3月25日的 "The average college student today"  ----- The average college student today by Hilarius Bookbinder How things have changed Read on Substack  ----- 原文链接 : https://hilariusbookbinder.substack.com/p/the-average-college-student-today

第二十四章:大躍進狂瀾中的國民經濟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楊繼繩,天地圖書第七版。 系列上一篇: 人口  ----- 1958年8月16日到30日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大跃进狂热和荒唐的最高峰。传出了毛泽东极为狂热的跃进思想,对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做出了具体工作规定,并提出了“拔白旗,插红旗”的政治斗争口号,以保证工作的进行。导致大跃进中的正反馈机制形成,运动形势迅速激进化。 一、農業躍進,糧食減產 >p1002-1003 大躍進是從農業開始的。農業的躍進就是要完成《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具體目標是,到196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將達到1萬億斤。如本書第二十二章「糧食問題」所述,共和國成立以前糧食(包括大豆)最高年產量是1936年的3,000億斤,事後的實際情況是,1967年糧食總產量只有4,374億斤。1996年才突破1萬億斤,以後一直在1萬億斤上下徘徊。可見,這個指標「冒進」了30年,當時卻作為政治任務層層下達,非完成不可。 >p1003 農業大躍進的前奏是水利化運動。1957年冬,中共中央就發出了《關於在今冬明春大規模開展興修農田水利和積肥運動的決定》。以後,各地投入了大量勞動力,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興修水利是應該的,但要求過高過急,超過了社會的承受能力,在修水利過程中,又不講科學,強迫命令,蠻幹,好的出發點,就造成了壞的結果。 >p1003 1億農村勞動力興修水利是個甚麼概念呢?1958年,全國人口為65,99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為55,303萬人,農村勞動力約有2.65億人,即每2.65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人上了水利工地。這是全國平均而言,那些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地方,投入的勞動力遠遠超出了這個數比例。在很多地方,每家都有人長期在水利工地上。 >p1005 水利化運動和積肥運動,使得運輸任務重。上級要求各地在搬運土方和肥料時,用手推車取代扁擔。於是,各地又大搞「車子化」的群眾運動。為了造車子,不僅砍樹,還把農民家裏的板凳也拿來做車子。有了車子,為了提高速度,上級要求給車子裝上軸承,於是又搞起了「軸承化」。軸承哪裏來?發動農民自己製造。於是,千家萬戶拿起鐵錘砸鐵珠子。農村鐵匠把這些珠子鑲嵌在大小兩個鐵圈之間就算是軸承。顯然,這樣的軸承是不能用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浪費了。 二、以鋼為綱,搞亂全局 毛...

第二章:法国大革命因何而起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法国大革命,起于捍卫人权、推翻君主专制,却通向了恐怖统治和军事独裁。这个过程值得警醒。 系列上一篇: Echoes | 回响  ----- Chp2 Why it happened 1. Financial overstretch 18世纪开场时的法国,带着传统强国的骄傲和新兴强国(英,俄,普鲁士)不断竞争制海权、贸易线路的控制、还有海外殖民地。穷兵黩武,全线作战,结果带来了巨额的债务压力和金融危机,能收上来的税60%都要用于还债。并且战争最终也没有带来新的土地和贸易伙伴。 2. The ancient régime: government >p21 In political terms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was an absolute monarchy. The king shared his power with nobody, and was answerable for its exercise to nobody but God. Affairs of state, including the finances, were his private domain; and in all things he was sovereign in the sense that his decisions were final. On the other hand, no king was, or sought to be, a completely free agent. Even Louis XIV was careful to take advice on all important decisions, and men born to be king (for queens regnant were prohibited by French law) were carefully taught that counsel was of the essence of their sovereign authority. Louis XVI believed this implicitly; but unlike his grandfather Louis XV (his own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