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4的博文

第四章:社会变动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或者“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series”,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学科入门读本系列。16到17世纪左右,这段宗教改革的故事从近乎偏执于原教旨的圣经解读出发,最终却落在了催生多元社会的终点上。 系列上一篇: Politics | 政治影响   ----- Chapter 4 Society >p76 From their perspective, human beings were fundamentally defined by their relationships to others, and by their place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various kinds. 这一点是当时天主教和新教的共识,当时的“宗教”和“社会”是如此的彼此不分,导致寻求宗教改革就是寻求每一个方面的社会纹理的改变,而改革本身也深深为这些纹理所塑造。  Structures of community >p77 Investment in ‘community’ was not a lifestyle choice for pre-modern people, but a necessity of existence. Agriculture (the occupation of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was a fundamentally collective exercise, in which all planted and ploughed according to agreed conventions, and brought in the harvest together. If the sustaining of life was a collective business, so were the principal threats to it: harvest failure, epidemic disease, extreme weather, war. These were often seen, in a phrase still embedded in the...

第六章:富饒的飢饉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四版。 系列上一篇: 吉林  -----   >p328 在1958年到1961年間,江蘇省這個富饒的地方也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當然,和河南、安徽、四川、甘肅、貴州,山東等省相比,饑荒程度要輕一些,但廣大農民也遭受到嚴重的摧殘。 一、江渭清奉命行事 >p321 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是一個比較穩當的人,也是一個熟悉「黨文化」的老練政治家。在毛澤東面前,他察言觀色、審時度勢,估計不會帶來危險的情況下,有時還能擋住毛澤東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在反右鬥爭中,毛澤東曾希望在江蘇省常委中抓出右派,事後還派彭真到江蘇傳達對江渭清「打招呼」,說江「右」。江渭清還是擋住了,在省、地、縣幾級主要領導中一個右派也沒有抓。全省抓了13,349名右派,約佔全國右派分子總數的2.4%。江渭清在他晚年的回憶錄中,對他的「右」,對在毛澤東面前敢講真話的事,寫得繪聲繪色,對「三面紅旗」危害江蘇的事,也寫了一些,但在某種程度上有些淡化。從現存的檔案中反應,江蘇省在大躍進和隨之而來的大饑荒年代,問題還是相當嚴重的。不過,與其他省相比,江蘇在大躍進中並無自己的「發明創造」。對中共中央的指示,江蘇省雖照辦不誤,但不走極端。 这一节看下来,感觉总体而言,江渭清更像一个老练的政治玩家,但是实际上为江苏人挡灾的程度则不如吴德之于吉林。江渭清在很多时候(比起吴德)更赶潮头,但也有更多直接阻拦毛泽东意见的情况。 大兴水利,大办钢铁,军事化管理折磨民工,集体化生活吃食堂,顺应指挥,也都是有的。说江渭清抵挡毛泽东的不合理意见,最突出的案例书里提的也就是反右倾不头脑发热,和其他同僚同进同退。 于是由于高估产、高征购,从1959年到1960年,也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人口死亡和外流。 二、這裏「五風」也成災 由共产风而起的五风破坏生产,拆毁民房,掠夺农民的私有财产,大饥荒完全就是人为的浪费、破坏、阻止社会的自发纠错而造成的灾难。造成饥荒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中国国情下的集权体制必然的逻辑,集权一天不改,所有人的繁荣和保障都是虚幻。 共产风大肆破坏生产,同时又要浮夸风虚报产量,粮食的征购和返销在一个僵硬无变通、只能加速不能回头的体制指挥下,极限挤压农民的口粮,并且农民完全不能反抗。这样的体制是不以国民生死为念的,粮食征购遇阻就反瞒产...

第三章:政治影响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或者“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series”,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学科入门读本系列。16到17世纪左右,这段宗教改革的故事从近乎偏执于原教旨的圣经解读出发,最终却落在了催生多元社会的终点上。 系列上一篇: Salvation | 神学之争  ----- Chapter 3 Politics >p60 Many Westerners find refusal or in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ligion and politics (such as in parts of the contemporary Islamic world) both baffling and menacing. The Reformation is central to the story of how politics and religion began to come apart in European society, yet at the same time it witnessed the flowering of more intense and explicit synthesis between them. 宗教改革带来了政教分离原则,但是在一个新的维度上也见宗教和政治更加强烈鲜明的相互影响。 >p61 But the Reformation supplied it with a new impetus, and with new, potentially corrosive, challenges. For what was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a state power professing the ‘wrong’ religion? The emerging and competing identities of the Reformation era were from the outset enmeshed in vital ways with political processes, making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and between rule...

第五章:糧倉裏的餓號

图片
原书及其作者: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杨继绳,天地图书第四版。 系列上一篇: 安徽  -----  >p306 從歷史資料看,大躍進年代的吉林省委領導人不走極端,不趕浪頭,在毛澤東面前有時還敢講一點真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號稱「中國的糧倉」的省份,也沒有逃脫飢餓的折磨。不過,與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的饑荒要輕得多。 一、沉重的徵購任務 >p306 吉林是產糧大省,徵購任務重。1957—1958糧食年度,由於糧食徵購任務偏重,1958年春天,全省一些地方就出現了糧食緊張的情況。在十幾個縣的部分地區,群衆叫喊缺糧,找鄉社幹部要糧請願。有的地方發生群衆搶購副食品,個別地區還發生了群衆搶糧分糧事件。 吉林省1958-1957年间,用检察院和公安系统处理案件的方法追缴粮食。 “分配产量”,也就是上级分配的产粮任务,连年涨幅夸张,实际产量跟不上,但吉林省的各级领导所作的比前几章慷农民之慨的干部好多了,对上敢讲困难。 但是一边向上表明困难,一边还是得压迫农民抓紧征购,只不过浮夸冒进赶风头的倾向比前述的四川、河南,还是好多了。 >p310 1961年以後,縣以下的幹部吸取了前兩年浮誇的教訓,上報產量一般都留有餘地,對徵購任務也討價還價,徵購任務不得不減少。由於有了自留地,集體分配的口糧不足,由自留地產的糧食補充。…… 所以,省裏雖然向上面叫苦,農民的生活還是比兩年前好。社員自留地產的糧食多了,這是擺脫饑荒的最為有效的辦法。 期间吉林政府也组织动员寻找代食品,但实际上这种事根本不需要政府动员。  二、「五風」也渡山海關 >p312 共產風、浮誇風、瞎指揮風、强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也渡過了山海關,在東北大地肆虐。這「五風」本來是總路綫、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產物,哪裏有「三面紅旗」飄揚,哪裏就有「五風」肆虐。而「五風」之所以毫無阻攔,是政治運動的結果。 >p312 從這個名單上看,吉林省的批判對象層次比較低,最高的是地委級。而相當多的省裏,批判對象中有省級。這説明吉林省反右傾鬥爭不如有些省那樣激烈。 但就算在地领导人不头脑发热,也不能不跟着潮流走。五风肆虐和反右倾运动同时发生的,后续的动态基本都是吉林自己地方的会议批评制止五风和各种乱批乱斗,但是一旦赶上全国性加速,一切好转趋势又会被一个浪头打回来。 五...